第三百零三章因势而变――国内民生篇---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笔趣阁 > 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 第三百零三章因势而变――国内民生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三章因势而变――国内民生篇---

  从苏联回国后,徐远山和王稼祥给土共中央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提供几个小时的会谈视频,另外徐远山在苏联另拍几十个小时反映苏联方方面面的视频,只有等领导利用空闲时间再看了。

  苏联人根本就想不到徐远山能录下几十小时的视频,不过能录的都是苏联公开的内容,但却让无法出国到苏联的土共领导看到苏联真实一面。

  因为战争准备的需要,苏联民生方面还不如刚结束战争不到半年的中国国内许多地方水平。

  这几年,为了尽可能将粮食集中到国家手中,以支持庞大的工业建设,苏联对集体农庄采取了最大限度而且几乎无偿的压榨,集体农庄的粮食,不仅需要根据固定义务交售制度上缴国家,还必须以实物报酬支付机器拖拉机站。这种拖拉机站几乎是集体农庄的太上皇,不仅负责农庄的技术支持,也对集体农庄的整个经济进行组织,当然也是国家取得粮食的一个重要渠道。

  关于苏联集体农业化,徐远山从后世收集不少研究论文,当然也有一些借势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析,南方与北方地理环境造成的生产方式区别等等。

  徐远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组织管理,但他有条件收集到许多材料和建议,剩下的就是土共联合政府工作。

  汇报结束后徐远山先去美国搬运一次物资,他暂时不管国内舆情对收复外蒙的反应,收复故土决定对刚执政全国的土共联合政府的影响力有极大提升。

  国战是凝聚民族力量最好的催化剂。

  为什么土共军队能在一年时间拿下了整个中国大陆,除了实力超强外,还得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加持。

  这是土共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强国希望。

  现在能够勇敢站出来对北方那个强大的国家说“不”,除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增强,更使得老百姓对土共政府增加了信任和信服。

  或者在收复故土和维护国家主权过程有经济上的损失,也会有战士的英勇牺牲,但相对赢得并凝聚整个民族的民心,真值了!

  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会希望领导他们的政府是一个窝囊废政府。

  自以为权术高超而自私,但不顾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蒋秃子和国民党政府就不会去想这一点。

  一些民众虽然对和平收回外蒙领土和主权失败有些失望和惋惜,但也不会怪罪到土共联合政府的头上。

  谈判相关细节陆续被广播和报纸报道出来,后面更是通过电影纪录片放影:“外蒙的分裂和独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外蒙依然是中国领土,中国要求归还是正当理由”、“中华民族由许多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这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而成吉思汗是被蒙古族人民认可的英雄”、“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国土共和联合政府不惜动用武力”,这些画面最终燃爆全国老百姓的激情,消息传到内蒙各地时,震动就更大,三百多万内蒙的蒙古族人民中青壮牧民更是涌现报名参加解放军骑兵的浪潮,而且还自带最强壮的马匹。

  这是联合政府第一次发出的最强音,也是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怒吼。

  因为先锋军加入了解放军,已经从军长位置消失很长时间的徐远山,这次以联合政府副主席身份再次被百姓口碑相传。

  渐渐被淡忘的太湖西山先锋军抗战传奇又被报纸刊登出来,包括东北救出“白马红妆女英雄赵一曼”、“西山岛一战两万日军士兵沉湖”和“与川军一起孤守南京城”的事绩。

  只有空军和对日本海军的作战仍是机密而不为人知。

  1939年10月22日,湖北大余湾村的余礼乾与村民利用农闲一起去修村道,这是新政府给农民安排的义务劳役:每名农民每个月平均有3天的劳役,可用于平时,也可以几个月集中一起在农闲时使用,由村里干部统一组织,主要是修路、挖渠、修学校等等,都是为村里大家受益的事情。

  当然,这种义务劳役,后世有一段时间在农村也存在过,就叫出义务工,徐远山从现代带来资料中的农村政策提过,联合政府根据研究后出台了这个政策,不过具体天数由各县决定,但天数天最多不得超过五天,最少不能少于两天,大余湾村属于湖北省黄陂县,全县定下了义务劳役为三天。

  大余湾在武汉市北边70公里的地方,属于一个自然村,所在行政村名叫双泉村。

  余礼乾对义务劳役是没有意见,毕竟是为村里公益,最终受益的也是全村农民自己,六个月前为了在双泉村建设一所学校,整个双泉村各自然村轮流出义务劳役,不仅建好了一座有五个教室和六间教师办公室、宿舍的小学校,还顺便建设了一个容纳全村两千名百姓活动的大操场,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大操场可是有大用场了,成了村上百姓最喜欢的地方。

  修学校可是黄陂县解放后,联合政府给百姓办的第一件大好事,修学校的材料钱款由政府拨付,干活就用农民的义务劳役,任谁都没有意见,这可是小学义务教育啊,……娃娃们上学无须花一分钱。

  土共联合政府接管县府后,也同样制定了农税,这可比国民党政府低多了,而且因为今年是刚解放,又减免了一半,剩下一半政府也公开使用说明,……就是用于聘用小学教师。

  余礼乾这些老百姓并不知道,县政府头疼的不是建校的费用,甚至也不担心聘用教师的支出,而是教师本身太难找。

  合适的教师太少,而现在每个村都建了学校,教师真是太缺了,再三向上级申请也没有,能分给黄陂县从正规师范学校出来的教师,今年只有98人,这还是因为黄陂县是人口大县,全县有近六十万人,所以给了比别的县多近一倍的教师指标。

  但学校还必须办,这是黄陂县新政府今年头等大事,那就找呗,当然上级也给了指导意见,什么类型的有文化人能当教师,包括培训和管理意见等等。

  双泉村小学的五名教师,只有一名是新式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教师,一名是原来民间的私塾,两名是从国民党军队遣返回乡的基层军官,最后一名是原来的村医。

  聘为教师的人员肯定会进行考察,特别是回乡的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在军队上的表现、返乡的原因、个人军校学习的情况等都需要调查,然后是进行统一培训,三个月后学校建设好了就走马上任。

  双泉村小学教师有两名是遣返回乡的军官,原部队向解放军投城了,这两名军官是连、排长,连长是军校出来的,排长是在随军学校也叫教导队一年里学习,但这两人能力无法胜任解放军军官使用,当士兵年纪又偏大,所以只能遣返回乡。

  当然,军队上政治部也知道现在的中国缺少稍微有文化的人才,对两人也进行了审查鉴定,认为回乡后有可能胜任的工作,小学教师职业是其中之一,并建立档案转给黄陂县政府。

  当然,这类人县政府聘用前还会再次考查和培训。

  全国刚解放时,没有明显劣迹的、有文化的国民党各级军队(中央军、地方部队及保安部队)基层军官,还会被利用起来,原时空中国刚解放时,国民政府的警察、公务员也有一些人会被考查选用。

  总之通过努力,黄陂县政府终于在半年时间里完成学校建设和师资的配置,如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就只能抽调干部去兼职教学,这势必会影响其它工作。

  因为除了小学义务教育,县政府另一项大工作就是土改,说是大工程都不为过,黄陂县各级政府刚才成立,所有干部培训学习重点就是如何做好土改工作,以及政策、工作细节等。

  余礼乾对新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表示满意和支持,唯一就是对土改有意见,因为大余湾村有许多人是前些年在外经商赚钱后,回乡置的田产,只有八十户的大余湾村竟有三十户被评定为富农,余礼乾是其中之一。

  该村曾出过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当然民国副总统黎元洪也是黄陂县人。这里的村民聪慧勤劳,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制陶窑匠较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新政府可不管你多少年前置办的田产,全部收走了,然后根据人口、劳力等多种因素再给每户分配田地,注意收走的是“田产”分回的是“田地”,区别原因这地现在是整个国家的,是免费分给农户耕种,有继承耕种权利但没有买卖权利,……都不属于你了,卖啥?

  这就是全国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土改过程中,宣传进行很多,说明均分田地是为了保证所有人“耕者有其田”,而农民分到田地后还会收到“免费承租证”,政府也说了,这是防止有些人家不想耕种后买卖田地,现在田地是属于国家,不存在私人买卖了,并保证能给后代有田耕种。

  今年45岁的余礼韩,所置办田地的钱,当年也是血汗钱来的,他去寻找乡上的李干部,李干部解释说田地来源太复杂,因为现在统一属于国有了,全国一刀切政策不问根由收了,然后再根据各地人口和耕地面积,除留下少量集体用地外,都分回给农民。

  余礼乾多少是有些文化,经解释后也想通了,这不就是“共产”吗?

  好在宅屋不变,要知道全村有75栋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这些古宅均用大块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

  这黄陂县双泉村大余湾村在原时空后世可是武汉市周边七个最美古镇中排第一的,因为地理环境原因,让该村避过民国时期的兵灾和战火。

  其它联合政府政策,余礼乾觉得很好,真的好啊,就连新发行的人民币不仅漂亮,价值也坚挺,到人民银元随时能兑换出等值的银元,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

  当时修大操场,村干部再三叮嘱了,可得修好,否则会丢脸,……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除了平时开会、集会使用外,就专门用来放电影。

  每月一次放电影,可是全村,不,还包括附近村的百姓全来了,就是农村最大的盛大节日。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和争执,每个自然村都有固定的地盘,留足以外才是外村来的村民地方,每当放电影时可是人山人海。

  而且每次放的影片,按照后世来说是属“量大管饱”,一晚上从7时开始放映,连放三部影片,除第1部是新闻记录片外,后两部是故事片。

  徐远山知道全国解放后,广大农村管理和宣传工作对土共政府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没有足够的宣传,就难发动群众,这个时代许多农村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加上交通不变,很多地方的消息很闭塞。

  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借助电影宣传队,这就需要影片、放影机和发电机。

  其中影片是不愁的,后世的资源经过剪辑后不说几百部片子,上千部都不难。

  但徐远山偏向取材于这个时空的战争素材编辑出新影片,再嫁接后世片源中片断就可以成新的影片,而战争素材就来自各师炮兵观测校正无人机。

  像素?这个时空需要什么像素,只要能看清人影,加上后世影视片断剪辑就足够。

  按照正常科技发展,到1950年后中国的电影才慢慢普及起来,现在土共每个县成立的宣传放影队,就和当初“胜利之声”一样,差不多属高科技,一出手就顺利占领了宣传舆论阵地。

  民心就这样争取来的,因为土共解放军和联合政府做到足够好,只需让老百姓知道就行。

  所以每次放影时候,余礼乾这些观影的老百姓,会为解放军的胜利而欢呼雷动。“为了中国老百姓,前进!”、“为了新中国,冲啊”、“杀死所有鬼子,中国百姓才幸福”,这些通俗简单的口号迅速在中国大地流传开来;而电影放到战士英勇牺牲后,全场几千名老百姓嚎啕大哭,……

  通过新闻纪录影片,全国老百姓终于看到早听说过的土共中央领导身影,众多军工生产的场景,各地发展的情况等等,……

  徐远山后世记者生涯和爆炸性资讯熏陶,加上土共组织能力,在半年时间就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稳定了政权。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全国为此投入提前生产和储备的放影机、发电机超过万台,专门建立了两家电影胶片拷贝厂,甚至在运送电影拷贝时,一些地方动用了从国民党空军缴获的运输机。

  更不用说耗费巨大的油料,因为%以上的农村都没有通电,只有一点点城市效区农村借上通电的光,放电影的电源全靠小型发电机提供,每天晚上万台小型发电机,有的地方发电机损耗补充不上时还用车辆动力提供。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但很值!

  土共中央领导为什么有底气?他们也是常常到农村走访,农村的新气象,民心所向,他们一清二楚。

  当新的关于要收回外蒙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各地播放时,其中历史根源讲说、威武的解放军雄姿、中国代表谈判时的强硬态度,终于在全国大面积掀起一轮爱国浪潮。

  当然,这只是社会舆论和民心方面,既然定下用武力收回外蒙,军队也开始进入战备,解放军的军事思想里就有一条“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原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pp.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pp.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