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家庭_佛教的法器是什么?佛教法器简介
笔趣阁 > 佛教的法器是什么?佛教法器简介 > 佛化家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佛化家庭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善士疑问:感恩师父慈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美好的平台。我是六零后农民,信佛九年,深信不疑!前年中元节,经一居士引见,与一寺院主持结缘,一年多时间我们家建寺、造佛像花了近十万元,但儿子事业不顺,师父曾做过两次佛事,现在丈夫不叫我去寺院,我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家里人说供养这么多还不顺,丈夫坚决不让去寺院。求师父开示我怎么做周全。

  
  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围追堵截的,而是要善于疏导的。孩子长大了,必然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大人看来,或是对、或是错。大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紧张或者愤怒,以至于对抗孩子的想法并加以阻止。然而这一切都没什么用,即使没有这个男孩子的出现,也会有别的男孩子。

  
  自古以来,婆媳相处一直是传统家庭的重要问题。有的婆媳关系亲如母女,水乳交融;有的婆媳势如水火,彼此互不相容。婆媳相处之道,实在是一门大学问,因此我把婆媳关系分成四种层次:上等婆媳,如母女般亲密相处。婆婆视媳妇就像自己的女儿,而媳妇对待婆婆,也如奉侍自己的母亲一般孝顺体贴。

  
  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有钱供儿女吃、穿,给他住好的、用好的,就是善尽责任了,其实这是不够的。除了要让儿女受教育,更重要的,还要给他心灵上、道德上、人格上的成长。过去有一个小孩经过一间寺庙,拿了十块钱给香灯师父说:“香灯师父,我要添油香,这是我捡到的。”

  
  佛教向来很重视家庭关系,在《长阿含经》、《心地观经》、《大般泥洹经》、《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等经典中,都有佛陀对家庭伦理的教诲。《维摩诘经》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里面所谈的,就是一部佛化家庭的经典。

  
  家庭,是全家人所共有,彼此都有责任共同维护家庭的幸福安乐。一个佛化家庭的成员,对家庭应该抱持什么的态度和观念呢?首先要能尊重彼此,和谐、忍耐,自己要学习吃亏、学习认错;对长辈要孝顺恭敬,让他们衣食无忧,并随时告知去处,不使父母担心。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父母临命终时,身体会遭受到病痛的折磨,心中会产生对世间的贪恋,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为人子女无法替代,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出世至孝,即善巧方便地引导父母对佛法产生信心,奉劝父母在世时皈依三宝,听闻正法,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出离轮回,一生成佛,方为行出世至孝之道。正所谓,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为人;孝而不了生死,

  
  善士疑问:师父我家里事,很困忧,能帮我化解吗?我大儿子是来讨债的,淫欲心太重,不愿工作,工作也不顺利,打工两年,玩三年,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出来工作了,从来不给家里钱,也都25岁了,还有机会找到媳妇吗?怎么能改正他,师父能帮忙化解儿子吗?

  
  自己明白要孝养父母,也知道父母恩情大,可是和父母相处时,自己有瞋恨心和念头,多有言语冲突。在家时自己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不愿意呆在家里,应如何改善呢?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人与家庭、父母之间的前因后果的种种关系,确实不是我们现在就能够明白的。既然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产生痛苦,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正要生起这种出离的心,明白生死的苦、轮回的苦啊,出离心反而就更加

  
  善士疑问:弟子有出家的想法,但是害怕父母家人不同意,这种心愿断断续续。弟子也在网上看过开示,在家也能修行,但是总有很多烦恼,影响自己修学佛法,没多久就堕落了。请问弟子该怎么办?恒传法师答疑:佛弟子有在家和出家两种,选择哪种形式,都是看个人因缘与信心信念了。

  
  父母生养了我们,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成人,虽然每位父母都不是那么完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些问题,不能成为人们不孝顺父母的理由。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身体不健全……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如果是恶缘,就会相互折磨,给彼此带来损恼和痛苦,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并改变对立,不让这种恶缘继续。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世间的孝分为三种。第一养父母之身。《劝发菩提心》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父母对儿女的关怀无微不至,儿女快乐,最开

  
  首先,世间的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表现在生活中,是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和他们感情融洽地相处。我们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受尊崇的道德操守。世间最大的善,莫过于对父母的孝顺。至于出世间的孝顺,出家僧众自断须发以去除烦恼执着,破色身之执,求法身之证,应尚其精神,不重于

  
  要想儿女孝顺你,自已要先以身作则孝顺父母。生个不孝顺的孩子,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孝顺父母?你没有好因,那能得好报?做了佛弟子要觉悟、要正思惟、要痛改前非,要忏悔以往对父母的不孝。闻到佛法觉悟了,自已就先好好奉行孝顺之道。

  
  婚姻,是人生的庄严大事。过去男女结婚,要经过「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感谢亲友」的仪式,表示得到大家的认可;此外,也要有天地、祖宗、父母共同承认的仪式,才算完成道德、法定的程序。现在世俗上的婚礼慢慢走样了,有游泳结婚、爬山结婚,各种形式的婚礼,我认为这个太不庄严了。

  
  佛教的组织成员,包括僧俗二众弟子。依佛教的制度,在家信徒可以结婚,过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佛教徒希望用佛教的仪式来完成婚姻大事,这也是很正当、合理的事,佛教应该协助他们完成心愿,对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言,这样的仪式很重要。

  
  婚姻,是世间的伦常,是生命的延续,有人以「琴瑟之好」形容夫妻间的感情融洽,因此不能站在出家独身的立场,要求他们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以不当的心理来看待男女婚姻之事,如「不是冤家不聚头」、「男女爱情很污染」之类的观念,我们不可存有这种心态。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陀为母亲摩耶夫人所宣说,经文中地藏王菩萨因报母恩之心至诚恳切,在佛前发下深宏誓愿,为未来世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菩提,借此大愿的威神力,他的母亲得出恶趣。中国传统文化里向来重视孝,我们未必能学菩萨发如此大愿,但至少可以在生活小事上,多为悉心养育我们的父母着想一些。

  
  佛法讲因缘,当你还没做好准备,就不一定要尝试去改变什么人,当然你可以与他们分享一些学习佛法的体会,他们喜欢听,自然能生起善根,安住正道,他们不喜欢,就适可而止,不要太执着。在这个阶段,先不用急,先做好自己,当你有更大的能力来帮助别人的时候,当你的朋友看到你亲近佛法之后的种种好的改变,你的话语就会有很强的感染力,那个时候再劝他们学佛,他们都会听你的。

  
  想要摆脱对游戏的沉迷,对网络的成瘾,首先要了解清楚背后的原因。是孩子内心需求在现实的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还是其他原因,所以选择在网络游戏里逃避?同时,需帮助对孩子认识现实生活的意义,树立一个准确的价值观。这需要父母亲人老师的引导。

  
  人自出生以来,我们的父母、寿命长短、相貌美丑、学问深浅、儿女都是由自己前生所作的各种善、恶、不计业感召而来。如果有大功德,这辈子就会比上辈子过得好;如果有大罪过,就会比上辈子过得差。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扭转恶业,就需要修持佛法。

  
  与父亲相处时要常怀感恩心,感念父亲的生养之恩。与父亲要发生争执时要多忍让,忍让不是认同,退一步,就不容易顶撞父亲,很多事情其实没有对错,只是大家的角度不同,想法、思维习惯不一样。再多的争执也不一定会有结果,要学会闭嘴,不需要争出个什么来。
  人没有不愿意生下好儿女的。然而十有八九,将好的儿女教坏了,后来败毁家族名声,荡尽祖宗产业,成为一个平庸顽劣,或者行为不端的人。其中根本错误的要点,总是因为不知道疼爱孩子的方法。从小任性娇惯,长大了就事事随任纵意,不受教训,大多喜欢亲近行为不正的人。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体会父母的生育之恩,“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为人父母者,孝顺父母,更能让子女以你的孝行,作为学习的榜样。有些父母虽然教导子女要守规矩,要有礼貌,但是一到公车站,就要孩子赶快占位子。

  
  师父您好!南无阿弥陀佛!我结婚二十年,丈夫都不断出轨。我曾努力改变自己,试图把家建设好,可他还是不改恶习,让我痛哭。请问师父,到底我跟他是何种因缘?我现在心里对他不断地生出怨恨和报复的念头,好可怕!

  
  居士问:我们去做客,人家点了一大桌子菜,里面各种海鲜,各种肉啊,我是一个学佛的人怎么办?那我吃了后犯戒,不吃人家烦恼哪怎么办?一如法师答:这种情况就看你的根机和因缘哦,如果你持五戒,持不杀生戒,可以吃三净肉,你去做客,吃了已经做好的晕菜,又未杀生,这不算犯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先生的问题,儿女的问题,发牢骚,发一圈牢骚,认为自己帮不了他们。你帮谁呀?得先帮帮自己,帮帮自己不要发牢骚,先让自己这个牢骚的念头给消除掉。客观来说,没有哪个家庭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哪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是永远那么没有缺陷的。我们得学着去经营,去修正,同时还要培养会欣赏的眼光。

  
  倘若从小任性娇惯。暂且不要说小孩没有天赋姿质及家长没有好的教导。即使小孩有天姿,家长有很好的教导,也只成为一个文字工人,儒门的败类罢了。世间有的人,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仗着这个聪明,来毒害众生,毁灭道义。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为预防暴力事件再度发生的参考。发生暴力事件,有时候是自己有问题。当对方和你说理时,怎样都讲不通,对方急了、气了,找不到方法,只好把你揍一顿。反正你是个牛,对方和你讲理像在对牛弹琴,最后只好用鞭的了。

  
  学佛是重要,家庭也重要。你应先将家庭安顿好才去参加法会,否则家庭发生问题,家人会怪责你,亲友也会批评你。其实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学佛,处理家务时也可以学佛。学佛不可勉强,要细水长流,日久自然见功。

  
  家庭关系和谐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强调的重点,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古人为此总结了一套“为人子女五不怨,为人父母七不责”的说法。一起来看看你做到了几条。1不抱怨父母的无能:没有人是万能的,也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们要感恩父母辛苦生、养了我们。

  
  我们佛弟子得到佛法的好处以后都会有一个心愿,就是很想让家人朋友都来学佛,都得到三宝的加持。如果周围的人不信佛,其实是很正常的,那你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你以前脾气不好,就把脾气修好;你以前很懒,那你就变得勤劳一点。用利益众生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他们早晚会被你这种行为感染。因为你变好了,所以他迟早一定会学佛。

  
  如果有条件就双管齐下,在家里给他助念,同时到寺院里给他做超度的佛事。助念的时候有僧人给开示,或者打着引磬提醒他的正念,念一段时间给他开示一下,这样增上的作用会很大,有时候居士确实操作不好。但如果附近没有寺院和师父,也不一定非要师父来助念。

  
  作为父母要想引导自己的孩子,那我们就要知道怎么样是正确的方向。作为父母如果自己都不好好学习,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是正确,那你觉得怎么引导呢?现在多数的家长都是引导孩子要自私自利,不然到社会上会吃亏。这个思想本身就出问题,把孩子培养成自私自利的,那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嘛。话反过来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都是被家人过度的关注,百依百顺。长此以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串习,但要知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没有好处
  三宝的悲田最大、父母的恩田最大,佛法以慈悲父、智慧母为定慧立庄严。菩提心更以视一切众生为母去利益报一切众生恩,也以此能忆念使发心长远、使发心不退,更以母亲的慈悲自然用心、母亲为子女用心的智慧,而去知恩而去懂得任运,甚至无任运、无自然的本来本具慈悲智慧去发心利益一切众生,去报三宝恩、父母恩、国土恩、众生恩。

  
  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其实佛陀在《佛说善生子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又,居士子!夫东面者,犹子之见父母也。是以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父母。何谓五?念思惟报家事,唯修责负,唯解勑戒,唯从供养,唯欢父母。”作为子女,要从五种事项上来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一个家庭中,大人的状态不但会影响周围,也会影响到孩子,他会跟你学,甚至有些时候,在很不好的状态之下,会造成小孩子有一些比较奇怪的行为。比如你觉得这小孩子特别的乖,特别的听话,你说什么他都照做,不敢反抗,也没有自己的意见,好像很省心。可是太过于乖的小孩子也是有问题的,有可能会不自信,因为他内心缺乏爱。他现在还小,没有办法独立,也不敢和家长反抗,所以只能扮演一个很

  
  你必须讲到,虽然你信佛了,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怪人,你要在家里面和合相处。因为你学佛了,因为你学菩萨,你要献身,帮助所有你的家庭中的人,尤其是你的父母。如果你现在是一个结了婚的人,你有太太,或者先生,或者子女,你要把你所有的一生奉献给自己的家庭。

  
  家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充满亲情和爱情的港湾;她带给人安全,她带给人希望,她带给人无限的温暖和回忆。一个正常的家,会让人依依不舍;一个不正常的家,会让人如坐针毡。一家人,应当互相欣赏赞叹,互相尊重奉献;不可相互指责抱怨、轻视索取。分工合作,上下同心;内外有序,和乐融融。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历在我心中种下一个执念:人生在世,钱最重要。活着就是为了挣钱,有了钱就能摆脱穷困,过上好日子。大学毕业工作后,我的追求就是挣钱、买房、求名求利。日子慢慢好了,欲望却好像是个无底洞,难以满足。

  
  时光匆匆,俶尔远逝。转眼之间又是新的一年。每逢年尾接年头,中国人都讲究辞旧迎新。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件事——大扫除。为得就是将过去一年的烦恼、忧心、污秽通通清理干净,以一颗清净之心走进新年,以一种明净之姿迎接福气。正如古语所言:“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人积善或是积不善,都是造作的因;而后世的余庆与余殃,则属于果报。所以不论是庆还是殃,都是积善或者积不善之人所得的一个结果。所以,以佛法的角度来看,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都不出于因果之外。

  
  佛教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外乎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之“无缘不聚,无债不来”。这四种关系都是我们前世造作的善恶业力所支配的。家庭关系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就算你对他再好,他依然不知感恩,甚至还大逆不道,这是因为他这辈子就是来向你讨债抱怨的。遇到这些障缘,也不必怨天尤人,因为这都是你过去世,曾伤害他人的恶业成熟了,只有虔诚忏悔,改过迁善,才能和他解冤释结。

  
  本来,生儿育女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而今的社会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高到15%,也就是说100个家庭当中,便有着15对父母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宝宝,于整个家庭来讲,这痛苦可想而知,更有甚者直接家庭破碎,酿造了无数的家庭悲剧。

  
  佛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离婚。不支持离婚是因为离婚必将导致夫妻双方、子女,以及父母受到伤害,这与佛教的慈悲精神相违背。其次,离婚违背了自己当初发誓永结同心的誓言。再次,离婚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大家都误把婚姻视作儿戏,甚至认为离婚是种时尚。

  
  亲爱的爸、妈:您们好!随着春节日渐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后的岁月作了一个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还俗的问题,反反复复思惟了无数遍,现将深思熟虑的结果,向二老作一个汇报和沟通。爸,您和我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又送我上学直至工作,可以说历尽艰辛,耗了无数的心血。把好修养落实在生活、家庭中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供养寺院还不顺,家人不让去怎么做才周全?
  善士疑问:感恩师父慈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美好的平台。我是六零后农民,信佛九年,深信不疑!前年中元节,经一居士引见,与一寺院主持结缘,一年多时间我们家建寺、造佛像花了近十万元,但儿子事业不顺,师父曾做过两次佛事,现在丈夫不叫我去寺院,我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家里人说供养这么多还不顺,丈夫坚决不让去寺院。求师父开示我怎么做周全。

  孩子叛逆早恋,父母该如何教育引导?
  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围追堵截的,而是要善于疏导的。孩子长大了,必然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大人看来,或是对、或是错。大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紧张或者愤怒,以至于对抗孩子的想法并加以阻止。然而这一切都没什么用,即使没有这个男孩子的出现,也会有别的男孩子。

  子女如何面对生病,对世间有留恋,恐惧死亡的父母?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父母临命终时,身体会遭受到病痛的折磨,心中会产生对世间的贪恋,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为人子女无法替代,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出世至孝,即善巧方便地引导父母对佛法产生信心,奉劝父母在世时皈依三宝,听闻正法,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出离轮回,一生成佛,方为行出世至孝之道。正所谓,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为人;孝而不了生死,

  讨债的孩子能化解吗?
  善士疑问:师父我家里事,很困忧,能帮我化解吗?我大儿子是来讨债的,淫欲心太重,不愿工作,工作也不顺利,打工两年,玩三年,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出来工作了,从来不给家里钱,也都25岁了,还有机会找到媳妇吗?怎么能改正他,师父能帮忙化解儿子吗?

  和父母相处时有瞋恨心,容易烦躁,应如何改善?
  自己明白要孝养父母,也知道父母恩情大,可是和父母相处时,自己有瞋恨心和念头,多有言语冲突。在家时自己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不愿意呆在家里,应如何改善呢?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人与家庭、父母之间的前因后果的种种关系,确实不是我们现在就能够明白的。既然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产生痛苦,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正要生起这种出离的心,明白生死的苦、轮回的苦啊,出离心反而就更加

  想出家但害怕父母家人不同意,怎么办?
  善士疑问:弟子有出家的想法,但是害怕父母家人不同意,这种心愿断断续续。弟子也在网上看过开示,在家也能修行,但是总有很多烦恼,影响自己修学佛法,没多久就堕落了。请问弟子该怎么办?恒传法师答疑:佛弟子有在家和出家两种,选择哪种形式,都是看个人因缘与信心信念了。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如果是恶缘,就会相互折磨,给彼此带来损恼和痛苦,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并改变对立,不让这种恶缘继续。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算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世间的孝分为三种。第一养父母之身。《劝发菩提心》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父母对儿女的关怀无微不至,儿女快乐,最开

  什么是孝顺,顺从父母才算是孝顺吗?
  首先,世间的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表现在生活中,是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和他们感情融洽地相处。我们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受尊崇的道德操守。世间最大的善,莫过于对父母的孝顺。至于出世间的孝顺,出家僧众自断须发以去除烦恼执着,破色身之执,求法身之证,应尚其精神,不重于
  如果有人问我:“你对现在的婚姻满意吗?”我的回答是:“满意,非常满意。”但如果有人四年前问我,我的回答一定是:“不满意,很不满意,并且非常痛苦!”为什么四年之隔,回答会迥然不同。这要从我与丈夫的相处说起了。正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佛法讲万缘放下,不是说对家庭的责任都不顾了,这是完全不对的。万缘放下指的是什么?是指我们心里面要观照到诸法的空性,不被这个世间的外境来牵动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万缘放下什么事都不干了。把万缘放下理解成把责任义务都放下,这个肯定有很大的问题,那不叫学佛,那叫学魔。

  
  《法华经》上有这样一个偈颂,“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你母亲有这样宿世的因缘,就能种下得度的因缘,等到她因缘成熟的时候,不用你劝,她也会非常愿意这样去做。所以,我们现在不要急于去教化谁,去弘化谁;我们现在急着做的,是要先自我调伏。我们要考察自己,要推究一下自己的内心,反观自己有没有调伏。

  
  敬老爱老,不仅是社会的一个风气,也是我们人生当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堂课,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老年人有丰富经验,有很多的人生价值,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另外,从感恩的角度讲,没有老年人就没有我们今天。我们国家充满着正能量,对于老一辈的敬仰,以种种的形式,缅怀老前辈的革命精神。传达着敬老爱老的重要、有必要,这是感恩心的一种培养

  
  善士疑问:我小的时候计划生育,父母因为是工薪阶层,所以有了我不能有别的孩子,母亲有两次意外怀孕,都很悲痛地打掉了孩子。我的父母都是三观很正的非常善良的好人。现在妈妈马上五十岁了,肚子里长了肌瘤,每年还有长大的趋势,她有些忐忑……我不知道是否与之前的事有关。

  
  善士疑问:顶礼膜拜恒传法师,请问,小孩说话结巴是三世因果关系吗?如何改变?阿弥陀佛。恒传法师答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很多医学也解释不了的病症,从佛法上都能解释。小孩结巴这种病症和宿世有很大的关联,也许因为宿世做了不如法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这一世让你吐字不清,要承受这样的果,也是一家之共业。

  
  我们常常把礼仪用于职场,却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回应最亲近的人。父母才是家中佛。向善,从孝顺父母开始。家人才是最亲近的人,需要多多陪伴。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礼貌、温柔、微笑留给陌生人,把愤怒和伤害留给家人。大多是觉得家人不会轻易离开自己,就算他们生气了也不会引起太坏的后果,因此有些肆无忌惮。

  
  首先要科学地看待孩子生病,孩子生病首先要看医生。我们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病都依赖于读经,虽然诚心读经可以感化灾病,但如果病重,假使诚敬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是很难改变和根除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消业障的,《心经》与《金刚经》是开智慧的,《药师经》是祈福的,《观音普门品》救苦的等。

  
  要改变命运,要找到源头。有的人,小孩不听话,除了叛逆期的十六七岁时,其他时候的不听话,这时要问问自己,在孝道上有没有亏欠。如果不孝父母,生个孩子也就会生病,不听话。

  
  一次在寺院听师父说法,大家问起福报的问题。师父说:你们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吗?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发现自己没有福报了,你赶紧买点好吃好穿的给父母送去,你就会发现,你的福报立即升起。大家若是倒过来,让父母哪怕为自己倒一小杯水,也是极损福报的。

  
  无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重视的问题,但是很多家庭都会因为理念的不同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甚至有的家庭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其实在过去就有这样一句俗语:“老不管小,越过越好。”

  
  很多福报都被嫌弃没了,最可怕的还是自己不知道。嫌弃就是看不起人和物。总是挑三捡四。比如婚姻来讲,相亲超过三次,嫌弃别人超过三次。那就很难找到更好的了。为什么?一个人正常婚姻恋爱,都是不用相亲的,才是福报。
  两代人之间因为成长时代不同,价值观念的不同,常常互相看不懂对方的行为。从看不懂又演变为看不惯,产生摩擦、争吵,加之少有机会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表达彼此的意见,导致鸿沟更深,不满更多。作为子女的一方,我们可以从地藏菩萨身上学习的太多,尤其是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在《普门品》里,观世音菩萨他本身也有这个愿力。他的愿力就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有什么样的不如意的事情,在苦难当中,观音菩萨他都能够寻声救苦,众生能够得到利益,所以,印祖的说法也是有经典的根据。在《地藏经》里讲到新产者的时候,对母子都能够有很大的利益。宿世如果有些什么样不好的因缘,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诵这部经典,它都能够灭罪。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其实都有这个共同的特

  
  人生有多少的缘分就会有多少的遇见,有缘的人不用求自然会遇见,无缘的人也不用求,因为无论怎么求你都求不来!缘分天注定,能不能遇见看彼此之间有没有因缘,好的姻缘自然会遇见,不好的姻缘遇见在多次你也留不住啊!人生的姻缘看的是缘分,有缘不用求,无缘何必求。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和家人吵架后,意气用事就想出家可以吗?觉火法师答:出家一法,佛菩萨都非常随喜赞叹,也是诸功德中最殊胜的。倘若意气用事就是情绪冲动,古人云“莫道出家皆容易,皆因前世种菩提”;佛在世时要出家有两个标准;一年龄在六十岁以下;二是观他是否有善根,才可以的。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看别人家庭都幸福,为什么我摊上不负责的老公还有待我不平的婆婆?觉火法师开示:告诉自己“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的心就好受多了。你看别人幸福,别人也许羡慕你的美好。要知道,人生本来是苦,从来没有完美,学会认命安忍于心,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也是修行。

  
  我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我以前不懂事,曾经因为父母生育这么多孩子,给别人留下重男轻女的话柄而感到自卑。现在长大了,学习佛法后,更能理解父母当初的不易,这其中的种种压力和辛酸岂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想象的。

  
  持续性很重要,学佛在于恒心。每天正确的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就像佛教早晚课,每天上午四五点准时做早课。几十年如一日。这个就是恒心,就能产生能量。那念经最好的时间,肯定是早上,早上每天坚持念普门品,普门品比较短。家里有供观音的,每天都要香花灯烛果供养。修行每天就要找一部经,不间断地念。

  
  佛经里讲过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个占星师,会准确预测天象。有一次,他预测到天上会降下一种毒雨。可怕的是,当这种毒雨降下来,整个国家的人都会变成疯子。雨水所降之处,水源就会被污染,人只要喝了被污染的水,就会变成疯子。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可能是自己更年期到了,情绪控制不好,有时对公婆看不顺眼,怎么办?觉火法师开示:所谓的更年期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反应;对于在家居士如何协调家庭生活,师父推荐你一部经《佛说玉耶女经》里面说得很详细,回去好好看看,再加上饮食调理,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阿弥陀佛!

  
  就是盂兰盆会有个供斋,僧众结夏安居以后,这个七月十五叫作佛欢喜日。当时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目犍连尊者看到自己的母亲在饿鬼里面非常痛苦。目犍连尊者是释迦牟尼佛大弟子,神通非常广大,神通第一嘛,就去用他的神通拿了食物给他妈妈去吃,后来发现他妈妈吃进去都是吐火,咽也咽不进去。他就

  
  福人居福地,福地养福人,再好的家庭也不犯下三种大迹;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不合是你衰败的第一个原因。家风不正为人处世就不会好到哪里去,这是你家庭衰败的第二个原因;家德不修,后患无穷,没有好的德行注定培养不出好的孩子,没有家德是家庭衰败的第三个原因。把好修养落实在生活、家庭中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供养寺院还不顺,家人不让去怎么做才周全?
  善士疑问:感恩师父慈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美好的平台。我是六零后农民,信佛九年,深信不疑!前年中元节,经一居士引见,与一寺院主持结缘,一年多时间我们家建寺、造佛像花了近十万元,但儿子事业不顺,师父曾做过两次佛事,现在丈夫不叫我去寺院,我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家里人说供养这么多还不顺,丈夫坚决不让去寺院。求师父开示我怎么做周全。

  孩子叛逆早恋,父母该如何教育引导?
  对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围追堵截的,而是要善于疏导的。孩子长大了,必然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在大人看来,或是对、或是错。大人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紧张或者愤怒,以至于对抗孩子的想法并加以阻止。然而这一切都没什么用,即使没有这个男孩子的出现,也会有别的男孩子。

  子女如何面对生病,对世间有留恋,恐惧死亡的父母?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父母临命终时,身体会遭受到病痛的折磨,心中会产生对世间的贪恋,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为人子女无法替代,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出世至孝,即善巧方便地引导父母对佛法产生信心,奉劝父母在世时皈依三宝,听闻正法,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出离轮回,一生成佛,方为行出世至孝之道。正所谓,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为人;孝而不了生死,

  讨债的孩子能化解吗?
  善士疑问:师父我家里事,很困忧,能帮我化解吗?我大儿子是来讨债的,淫欲心太重,不愿工作,工作也不顺利,打工两年,玩三年,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出来工作了,从来不给家里钱,也都25岁了,还有机会找到媳妇吗?怎么能改正他,师父能帮忙化解儿子吗?

  和父母相处时有瞋恨心,容易烦躁,应如何改善?
  自己明白要孝养父母,也知道父母恩情大,可是和父母相处时,自己有瞋恨心和念头,多有言语冲突。在家时自己的心情也容易烦躁,不愿意呆在家里,应如何改善呢?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人与家庭、父母之间的前因后果的种种关系,确实不是我们现在就能够明白的。既然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产生痛苦,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正要生起这种出离的心,明白生死的苦、轮回的苦啊,出离心反而就更加

  想出家但害怕父母家人不同意,怎么办?
  善士疑问:弟子有出家的想法,但是害怕父母家人不同意,这种心愿断断续续。弟子也在网上看过开示,在家也能修行,但是总有很多烦恼,影响自己修学佛法,没多久就堕落了。请问弟子该怎么办?恒传法师答疑:佛弟子有在家和出家两种,选择哪种形式,都是看个人因缘与信心信念了。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如果是恶缘,就会相互折磨,给彼此带来损恼和痛苦,要在接纳的前提下,努力化解并改变对立,不让这种恶缘继续。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算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世间的孝分为三种。第一养父母之身。《劝发菩提心》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父母对儿女的关怀无微不至,儿女快乐,最开

  什么是孝顺,顺从父母才算是孝顺吗?
  首先,世间的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表现在生活中,是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和他们感情融洽地相处。我们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受尊崇的道德操守。世间最大的善,莫过于对父母的孝顺。至于出世间的孝顺,出家僧众自断须发以去除烦恼执着,破色身之执,求法身之证,应尚其精神,不重于
  两人能够相遇,缘分必定是靠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而能作为夫妻的,更是百世所造就的,但是现在如同离婚率蛮高的?能做一段时期的夫妻,最后却用离婚,作为缘分已尽的果实,那么这颗姻缘果实,肯定是百世修来的后果,是段因果报应!

  
  善信问:师父慈悲。我的父母相隔四十五天去世快一年啦,可我一直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该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说实话,师父能理解您失去至亲的痛苦,哀莫大于亲不在。这就是佛说的爱别离苦,所以你要念无常,想到人生本来如此,生者更应该好好学佛,做功德,让远去的父母离苦得乐才好,这才是最大的孝,这样胜过在家忧愁强得多,阿弥陀佛!

  
  本来家里喜添新丁,是件非常高兴的事,但由于众生不明事理,妄以为取诸鲜活之物可给孕妇滋补身体,母亲得到营养,才有奶水喂养婴儿。殊不知“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一切众生皆爱惜自己的生命,更何况人畜皆有爱子之心,千万不能为了滋养我子,而杀害它子

  
  重点是给孩子最需要的。多数父母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报各种培训班学习培训。其实,这些「知识」,人生有大把的时间学,不急于一时。启蒙之初,孩子最需要的是「审美」教育。对美有追求的人,才能追求真理;让他懂得「自尊」,一个尊重自己的人,才能自律;扶贫先扶智,学佛亦要「扶智」。人要有般若的智慧,才能辅助我们的生活,帮

  
  重男轻女是自古以来几千年来的老毛病了。虽然这几十年来,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要想让他从心灵深处清理掉这种不平等的传统观念,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就能改变的了。所以,古人才有“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的说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当理解父母,包容父母。不要去责怪他们,更不可以去怨恨他们。其实,父母已经很好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婚恋、择偶上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现在的相亲节目、情感类的节目特别火,还有因此催生的分手大师,挽回大师等等。作为一个年轻人,你们所遭受的情感问题,我大概是明白一些的。尤其是女性,把婚姻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

  
  佳婿”是贤良的丈夫,找女婿就要找贤良有德行的。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说,“男不忠良,女不柔顺。”所以“娶媳求淑女”,这个“淑”是指贤淑有德行的女子。“勿计厚奁”,不要去计算、贪求丰厚的嫁妆。“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不要去求很重的聘金、聘礼。

  
  善信问:我看到这群孩子,同一群闺蜜,为什么有的金龟得钓幸福美满,有的却佳缘难期甚至婚姻不顺?觉火法师答:不要羡慕别人的好因缘,属于自己的因缘谁也牵不走,不是你的因缘勉强嫉妒也没用,徒增烦恼。你看看现在的婚姻缘,几乎都属于半个缘,没过几年又离了;有的想求全姻缘却总不来。

  
  善信问:冒昧地请教师父,您是怎么认为婚姻的?觉火法师开示:世人皆谓之“美酒”“天堂”或是“坟墓”,我道一句:那甘心去饮,去住,去挖吧,放手是一种智慧,更是解脱!阿弥陀佛!

  
  -善士提问-师父您好,我有两个问题向您请教:老公一直逼着我离婚,但是我不想离,因为舍不得孩子。他对我长期进行家暴。我身体也总是不好,全身疼,关节也疼。去医院诊断过,医生说是气淤造成的。吃药调理过

  
  师父你好!我和丈夫分居六年了,知道他有其他人,想断断不了,到底该不该分开?因为还有孩子,每当想了断婚姻,梦里总会梦到孩子爸,他拉着我的手,这梦不是他吗?

  
  《地藏经》上说为病人做诸功德后,“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这是为了让病人知道,已用其所爱之物代其修诸功德。当然,不一定三次,也可以多次,乃至断气后一七日中,继续告白亡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其清晰了解。一方面是要让病人去除贪爱之心,以免临命终时,对自己所爱之物仍有执着心,而障碍其往生(因为只要贪恋娑婆世界一根针、一棵草,极乐世界就去不了)。因此,舍其所爱之物,即是去除其贪心,贪心一旦去除,清净心自然生起
  自从遇到地藏七学佛后,佛菩萨一路护持,先是解决了我的工作问题,让我找到轻松而且工资相对同行还高的工作,还帮助我成了家,在这里我想把自己成家的历程,跟同修们分享,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当是同修们修行路上累了倦了的时候,为你们哼的一支小曲吧!

  
  我爱你,你要听我的。为什么呢?我爱你。你出门得让我知道去哪里。为什么?我爱你。我不高兴的事情,你不能做。为什么?我爱你。反正就是这个事情。以爱为理由,画一个圈,把我们所爱的众生困到里面,这是世间的情爱。彼此相爱呢?是你画一个圈,我也画一个圈,这两个圈有一大部分重迭,这就叫两个人相爱了。你不能出我的圈,我也不会出你的圈。有一天咱们彼此有一个逃出对方的圈,就说明我们不相爱了。

  
  常常我会去辅导到家里有重病的小孩子,甚至孩子是罹患绝症的,那重点还不是在于小孩子,重点是在于家长,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罹患重病,甚至于罹患绝症,没有办法去救回来的时候,那个内心的煎熬。你看着孩子的身体在受苦,你的心却比TA还苦,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TA在痛苦的时候只会哭,你看着TA哭你想要陪着TA痛,甚至于你想要帮着TA痛,但是却都不可能,你也做不到,这是为人家长最痛苦的地方。

  
  建立了信任以后,相对来说就好办了,按照佛的价值作为我们的价值了,就叫价值统一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真正的去按照佛法,去依教奉行,去修行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些东西,从某种角度来讲是隔靴搔痒,因为大家的生活我不理解,而我的生活你们更不知道,会觉得师父对一些事情讲得轻描淡写,但是实际上对你们而言却是一个大事情。又比如你们的婚姻生活、养孩子,我就觉得是很大很难的事情。而大家会觉得这很简单正常,反而会认为师父自己一个人过才苦不堪言。讲到婚姻这方面我不太懂,但既然大家都提到这个话题,我就接着讲一讲。沉总的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讲,你们决定结婚成为夫妻、步入婚姻生活要记住三个要点,我现在把这三点分享给大家,大家觉得有道理就听,觉得没道

  
  佛教教导信徒,向来有两方面:一是内修内观,即借着佛陀教导的真理,改变过去的执着、放下自我,在明因识果中反观自省、息心静虑。另一方面则是实践门,广修供养。这里的供养指的不是钱财供养,而是身做好事、口说好话、意存好心的全方位供养。

  
  爱情是源于男女双方之间互相爱慕、吸引而生的情愫,随着情感不断加深而有爱恋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爱护对方,为了有个归属的家,也为了满足人本能的欲望,于是便会进一步结为夫妻,打拼事业,生儿育女,完成生命的延续。这本是世间人之常情,但一些学佛的在家信众读了佛经后,发现许多经典中佛陀都喝斥爱欲,并对之持否定态度,如《四十二章经》中佛曾开示:“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这让一些信佛的人一方面又想学佛,一方面又担心因为爱欲之心

  
  有些同修说:“我到寺院,心情还稍微好一点,一回到家可郁闷了。”为什么呢?“寺院的人大半都还信佛,家里面那几个佛都不信,气死我了!”要不要修修他们?要不要?“我倒是想修啊,可是修这么多年都没修好。”注意啦!家里面那几尊未来佛,要礼敬,不要去修他们。不要修他们,要修我们,修什么呀?修我们的轻慢心。

  
  善女人学了佛,变得更加温柔、慈悲,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救苦救难。苦难在哪里呀?家里面。各位善女人学了佛,要成为家中的观世音菩萨。有同修想,那我得去准备杨枝净瓶,明天开始扮演观世音菩萨了,好的,可以准备一下。那杨枝净瓶是什么?观世音菩萨服务众生的道具,净化烦恼。

  
  尊重您自己选择,也要尊重老公的优点,感恩你们的相遇。作为女众要发挥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温柔起来,这样家庭才会和睦幸福。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后,要把家庭搞好令大家和睦,也要培养自己怨亲平等的心。假如真的爱护妻与子,也要去爱护其他的人,因为我们与其他人生生世世也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所以要怨亲平等,不要贪著。如果一有贪著,就有了苦恼。

  
  不少做家长的,谈到孩子教育的问题都比较头痛。也有数不尽的专家,给出各式各样的方案。砖家好多,可以砌墙的,一排一排的。于是家长们呢,也不知道哪一个更好。其实,亲子教育一点都不复杂,只需要从源头上去认知就行了。在我们传统教育中,这是一种生活教育,专业的说法叫孝。
  有时候,儿女会为了父母亲几句严厉的话,一辈子愤愤不平。我受不了,为什么老爸这么说我?有时候,仅仅是为了自己感觉父母亲对自己照顾不够周全,而反目成仇。又有时候,仅仅是为了父母亲没有全面满足自己的心愿,就感觉到父母亲太过分了。

  
  佛法,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案,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伴侣之间互相关爱,这一互相,又没戏了。你为什么不关爱我呀?都是我付出,你知道我多不容易吗?本来七夕挺浪漫的,变得互相发牢骚。这么多年,你知道我多不容易吗?各位,要说不容易,都不容易。最不容易的,是这么不容易,还这么烦恼。还有功夫烦恼,真是不容易。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内心的苦闷情绪说一下。但是,我们要有有效的方案去化解。

  
  近些年来,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放宽了,允许老百姓生二胎。那之前呢?在计划生育期间,有很多家庭只生了一胎。要么生了个男孩,要么生了个女孩。现在政策放宽了之后,假如之前生女孩的,她就希望第二胎是个男孩,之前生男孩的希望第二胎是个女孩。所以现在就是家家户户,都很渴望家里有这么男女两个这样的龙凤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幸福,是一种充满快乐与满足的感觉。这是需要夫妻双方去共同努力,共同经营的一种美好成果,这也是天下,所有年轻人的共同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双方必须要,建立起四种美好的心态,远离四种丑恶的心态。第一种,要学会欣赏,远离指责。欣赏对方的才能,欣赏对方的优点。不要老是挑三拣四,批评指责。

  
  我的状况是如此,我目前有三个工作:我在净苑是副住持,在艺术学院是副教授又兼学务长,在中华佛学研究所也是老师又兼副所长,所以我常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我现在是「三副」:副住持、副教授、副所长。假如就事业来讲,好像真的是做得很大的样子。虽然我没有家庭生活,但是因为我当老师,所以我有自己的教学工作、研究工作,以及带领研究生作研究;此外还有个人修行的问题,以及自己休息时间的安排等等。

  
  在家学佛的各位居士同修,家庭,是大家学佛修行、积累功德、赚积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把它用好。学了佛,让长辈欢喜,这是尽孝。这个昨天特别说了,要让长辈欢喜。伴侣之间,夫妻和睦,如同对长辈的态度一样。学佛的眷属、夫妻,要善待对方。

  
  先生计较太太,他的苦就因太太而生,他会这么认为。太太计较先生呢?先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揪她的心,她会认为先生让她烦恼。父母计较儿女,这儿女哪怕很孝顺了,父母亲感觉不放心,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想。儿女如果计较父母,哪怕这父母已经很好说话了,还是不行,总感觉别人老爸更好一点,别人老妈更温柔一些。

  
  民间有句话:养儿方晓父母恩。自己成了长辈,才能或多或少感受到长辈的恩德。为什么呢?知道带晚辈不容易。但是这个时候,也不能只盯着晚辈不放,自己本身也是晚辈。在任何时候,我们在长辈面前都是晚辈。这个因果循环就是这么奇妙。所以,我们应当先把上一轮关系经营好,而后往下循环,就水到渠

  
  菩萨戒的核心内涵,菩萨就是像对父母一样对待一切有情众生,所以孝是宝。它是个宝藏,里面能够流露无穷无尽的财富。一切的善行美德,乃至菩萨六度万行,都是从这个里面所出现的。孝,单单作为生活当中的一种动力,可以很温馨地营造家庭祥和的氛围。我们不说过多的理论,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总结、去运用。大家今天下午这一堂课,就一个字,很好记的,就一个字。

  
  二十四孝,很多人很熟悉,想想能想起几个。里面有一个很生活的案例,老莱斑衣。老莱子,东周楚国人。我们今天,时间上大概有这么一个概念,也是两千五百年左右了。你看我们说孝文化,它是没有时间的差别的。那个时候跟今天,这做法,其实那么一致,那么有默契。

  
  孝养父母是宝。就说第一个孝,孝是不是宝?大家想想看,孝是不是宝,是不是?再仔细想一想,孝是不是无价之宝,是不是?大家识货了,要掌声鼓励一下!孝是无价之宝,各位,要这样认识的。有不少人看到孝,准备睡觉了。说师父可能要跟我们讲道理了,要让我们回家尽孝了。放心放心,我不会逼大家回家尽孝的。我如果要说,大家一定回家抢着去把这个宝贝拿出来用。

  
  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那学佛人也希望过更幸福的生活。我们讲修行,修行就是为了把生活的质量提高,不行的把它修正过来,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一般人以为,可能学了佛,家就不要了,有这么一种误会,这多半是看到出家人。不过,有少数在家学佛朋友,也会极端地认为,学了佛,家可能真的就不重要了。那什么重要呢?佛重要。学了佛之后,把佛照顾好,家,可有可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pp.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pp.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